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厥阴病的病机与病候表现是什么

条评论

厥阴病的病机与病候表现是什么

  在外感病的后期,出现了以寒热错杂,四肢厥逆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证候,是为厥阴病。
 
  厥阴的病变,主要和肝失条达、心包功能失常引起的病理变化有关。病邪侵入厥阴,肝失疏泄,心包之火炎上,不能下温肾水以通养肝木,气机郁而不畅,则脏腑机能活动失调,阴阳不能平衡而为病。
 
 
  厥阴居于三阴之末,其阴寒之气盛到了极点,所谓“两阴交尽”,“厥者,阴之极也。”其又含有阳气始生的机转,故厥阴本身具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特点。厥阴的病理变化,就有或寒、或热、或寒热错杂,两极转化的特点,临床表现也较为复杂。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候类型:
 
  1.寒证——邪从寒化,可见巅顶痛,干呕,吐涎沫等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证候;或见以四逆厥冷,脉细欲绝为主的血虚寒凝证候。
 
  2.热证——邪从热化,可见一系列热盛之候,如热利下重之肝热迫肠下利的证候。
 
  3.寒热错杂证——可见消渴,气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或呕吐,下利等上热下寒的证候,如蛔厥证,寒热吐利证,唾脓血泄利证。
 
  4.气郁证——邪入厥阴,肝失疏泄,气郁不舒,而见胸胁满闷,手足不温的证候。
 
  5.厥热胜复证——表现为厥热交替出现,或厥热相等,或热多厥少,或厥多热少,或发热不止。本证是属于厥阴病的邪正交争,阴阳消长的临床表现之 一,不是一个单独的病证。
 
  厥逆证即厥证的病机,见《伤寒论》原文第337条。仲景在此明确指出,厥逆证的病机在于“阴阳气不相顺接”所为,但对阴阳气概念的理解,前人则有不同看法,或从阳经阴经的经脉言之,或以肝脏、脾胃病理变化解释,诸说均觉惑然,而陈平伯的说明反觉精当,他认为“盖阳受气于四肢,阴受气于五脏,阴阳之气相贯,如环无端。若寒厥则阳不与阴相顺接,热厥则阴不与阳相顺接也。”这就是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基本道理。
 
  具体言之,人体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表里之气是相随相贯,如环无端的运行,维持、协调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此谓顺接。在病理状态下,凡阴阳失去平衡、表里之气不能衔接、贯通,便会出现厥证。或阳虚不能温达四末,或蚘虫、痰饮、食滞、肝郁、邪热等实邪遏阻,致使阳气不能透达四末,这就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可见,阴阳气不相顺接是各种厥证的共同病机,而手足逆冷则是厥证的典型症状,这是《伤寒论》有别于《内经》的一种独特理论,在临床上是有指导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