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孩子这病看似发烧令人心焦,实则川崎病

条评论

孩子这病看似发烧令人心焦,实则川崎病

千回百转、绕来绕去,每逢说到孩子生病就绕不过“发热”这个“结”,家长心里:不就是发热吗?为什么这么难搞定?可是,一旦遇上孩子发热、且持续性的高热,再淡定的家长也会焦虑不安。

就有这么几种病,一旦开始发热,即使你想尽办法,到了发热的那个“时间点”,孩子的体温就像上了“闹铃”似的,准点会升起来,而且越来越高,以至于家长怀疑医生的医术?是不是用错了药?

更令家长匪夷所思的是,孩子眼见的体温下降了,精神、饮食各方面都有好转了。怎么突然风云变幻、病情急转直下,孩子不哭、不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个时候如果在病房,医生立刻、马上将孩子送入重症监护室,急诊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形成,于是紧急心脏介入治疗,将孩子挽救回来。

冠状动脉瘤

说起小儿冠状动脉扩张及动脉瘤,假如孩子没有生过此病,家长是不容易相信孩子也有“冠心病”?

但是,最新临床病学研究发现,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约15%~20%未经治疗的儿童会发生冠状动脉损害,而动脉瘤的形成又是川崎病最危险的并发症,瞬间就会让孩子面临生命危险。

实际上,我们不可能保证孩子绝对不发热、也无法从源头上避免孩子不得川崎病,而且,川崎病涉及多系统的炎症反应,如果发热初期症状再不典型,很容易被感冒、风湿热、麻疹、猩红热等疾病混淆,就容易延误诊断。

因此,现在川崎病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很多医生孜孜不倦的写文章进行科普宣传川崎病的原因所在。

那么,现在家长会问:什么是川崎病?为什么又是孩子中招呢?既然说这病如此玄乎,那么川崎病我们能不能治愈呢?平时我们该如何注意呢?什么时候送医院孩子是安全的?

一、何谓小儿川崎病?川崎病是“川崎”发现的吗?

先介绍一个真实病例:

几年前,朋友5~6岁孩子被爸爸抱着走进病房:看看我儿子,发高烧已经第5天,怎么也不见腿,嘴唇都裂了,手心是脱皮,以前活蹦乱跳,现在说腿疼走不了,社区门诊说是麻疹,赶紧去医院看看。

一接诊,凭经验我们马上给孩子做全身检查,发现孩子“草莓舌”和听诊“早搏”,又赶紧开单子辅助检查,很快明确了“川崎病”的诊断。家长事后问:你怎么知道孩子是川崎病?我们听也没听说过。其实,是患了此病,不要说家长,没经验的医生可能也不会往这方面去考虑,往往以为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什么的,最多再考虑是不是猩红热?因为,单从症状学上看,川崎病很容易与一些发热性疾病混淆。

川崎病其实现在仍然有许多家长不了解

川崎病:医学上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临床上是以全身动脉血管弥漫性的炎症反应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

主要表现以: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川崎病的症状多呀

川崎病于1967年,由日本一名川崎富作的医生首先报道了此病,因此,医学上就以他的姓名命名为川崎病。约有15%~20%未经治疗的儿童会发生冠状动脉损害。自1970年以来,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主要以亚裔小儿发病率高;其中,日本儿童发病率为150/10万,欧美国家为10/10万。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5岁婴幼儿,四季均有发病。

川崎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而且近日随着新冠肺炎的蔓延,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在欧美国家如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发现了小儿川崎病集中发病的报道。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川崎病与新冠肺炎到底有没有关系,但是,川崎病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多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

欧美国家近期多有报道:川崎病在欧美突然剧增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确认中国的川崎病发病率约2/10万~27/10万,2000~2004年,我国对北京地区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儿童发病率为49.4/10万;发病率5岁以下占发病率的87.4%,男女比例1.83:1。

发病率?儿童?15%~20%冠状动脉病变?

二、川崎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又是孩子中招?川崎病的危害究竟是什么?

谈到川崎病的病因有不少家长都曾经问:川崎病是什么病毒引起的?为什么症状这么多?

其实,川崎病症状多、病情演变多、病程长、并发症危险,但至今病因并没有明确的解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川崎病与立克次体、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支原体及异性反转录病毒感染有关。但是,都是一些没有定论的说法,我们姑且就与这些病原体联系在一起吧。

什么原因引起川崎病?没有定论

川崎病的发病诱因及特点,小儿免疫特点决定了该病是儿童发病率最高。

因为是免疫反应,涉及全身炎症反应,发热、中小动脉炎症,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 儿童容易被支原体、立克次体及链球菌感染:

由于上述病原体感染,会引起小儿发热,而且持续不退,导致眼结膜充血血、淋巴结肿大、全身中小动脉炎症反应。

儿童容易感染

▷ 小儿的免疫功能比较低:

实际上川崎病是对孩子免疫功能的检验,小儿出生后6个月由妈妈母体带来的免疫球蛋白IgM、I gG已经消耗殆尽,而T淋巴细胞(胸腺参与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血液和淋巴结参与体液免疫)发育较低,因此,当机体感染后就会发生必要的免疫应答,即免疫反应,所以孩子是容易被感染的。

川崎病的主要危害:

说起川崎病的危害就会与预后和并发症有关,那么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涉及多系统:后天性小儿心脏病发生

1、主要表现:(医生会注意与感冒、麻疹、猩红热等区别)

▷ 由于川崎病的病因并不明确,因此,发热我们使用普通的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或效果并不明显。

▷ 持续发热:发热持续7~14天,体温高达39~40℃;多呈稽留热和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 眼结合膜充血表现:于起病3~4天出现双眼球结合膜充血明显,但无分泌物,典型的似兔子眼睛,热退后消散。

球结合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

▷ 口唇及口腔改变:口唇充血裂口,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凸起、充血,呈“草莓舌”,是川崎病典型表现

草莓舌:舌乳头凸起红如草莓

▷ 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肿和手(足)掌出现红斑,恢复期手、足从指趾端开始脱皮,有时肛门周围也有脱皮。

手掌发红硬肿

▷ 皮肤改变:全身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常于第1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及脱皮。

▷ 急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淋巴结可以触及肿大,淋巴结约有黄豆大小,但不一定有红肿热痛。

颈淋巴结肿大、无红肿热痛

2、心血管改变:患儿于1~6周可出现典型的心脏炎(心肌、瓣膜、心包积液),冠状动脉扩张;少数病例有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我们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奔马律及心音等钝。

心动图

3、其他系统改变:如些的间质性肺炎的发生、脑膜炎或脑水肿;及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腹痛、肠梗阻和轻度黄疸。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卡介苗接种处重现红斑。

温馨提示一:

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的2~4周,但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塞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孩子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这也是川崎病最危险的并发症,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要说还有15%~20%的概率,谁家孩子都是宝贝,即使10万分之一也不行。

另外2岁以下的男孩的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及C反应蛋白如果明显升高也是冠状动脉病损的高危因素,我们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检查。

核磁共振显示:白色箭头有冠状动脉瘤

三、怎样做能够不延误孩子病情及时送医呢?或者说诊断川崎病的条件具备哪些?

我国儿童川崎病诊断标准:

发热5天以上,伴有下列临床表现的4项者,如果再有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以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1)四肢改变:急性期手()掌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有薄膜样的脱皮

(2)全身出现多形性皮疹

(3)眼结合膜充血,表现非化脓性

(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凸起、充血见“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温馨提示二:如果以上条件不足4项,但是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冠状动脉损害的表现,也可以肿大川崎病。但是,张思莱教授认为:不管什么标准,对于长期发热、皮肤和口腔黏膜及淋巴结出现典型的症状才能够诊断川崎病。对于已经明确川崎病的孩子,出院后一定要随访,必须通过血液检验明确还有没有炎症,检查超声心动图的冠状动脉情况,避免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这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切记!

处理发热外,5项条件具备4项,诊断川崎病

四、川崎病怎么治疗?能不能治好?可以预防吗?

再次引用张思莱教授的话:川崎病是没有传染性的,它是一种结蹄组织的免疫反应性疾病,所以,川崎病是可以治疗的,而且预后良好,但是不易预防。

川崎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最经典)

▷ 阿司匹林:早期小剂量阿司匹林,热退后3天逐渐,维持6~8周减量;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应延长用药直至恢复。家长切记哟,国家药品管理规定:阿司匹林只能用于儿童川崎病,其他18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阿司匹林,所以,一定要遵照医嘱执行。

▷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也是需要严格遵医嘱使用。

▷ 其他对症处理: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聚集,如果冠状动脉血栓已经形成或者发生心肌梗死,需要用药溶栓治疗,也可做心脏介入手术治疗。

为什么说川崎病不容易预防?

张思莱教授曾经谈到:川崎病不易预防的原因是,川崎病是一种全身中小动脉的免疫反应,由于发病原因并不明确;又因为孩子的机体免疫功能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许多变态反应,孩子是没有能力进行免疫应答,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加之,孩子小,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也不完善;因此一般的预防是很困难的。

但是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些孩子不经治疗体温也可恢复正常。但也增加了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在得了川崎病,严格的观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而如果经过恰当治疗,冠脉病变的风险会明显下降,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减少冠状动脉损害。最关键的就是川崎病应听医生进行长期随访。

医生看川崎病孩子

五、川崎病出院随访注意事项有哪些?怎样家庭护理?

川崎病治愈出院后各位家长一定不能放松,还要定期随访,目的是观察冠状动脉变化。出院后患者需要注意:

1、遵医嘱继续服药:川崎病恢复后,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引起阿司匹林和激素,一定要严格剂量、时间、天数;不能想服就服,不想服就不服,保证口服药物的延续性及依从性。

2、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随访是川崎病必需完成的后期管理,了解恢复情况,引起冠状动脉的情况。随访基本的坐血液的抗凝、血小板、C反应;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等等,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

定期随访

川崎病的家庭护理:

由于有持续发热,易误诊,加之冠状动脉的风险,因此川崎病的护理非常重要:

1、卧床休息:发热期间首先是让孩子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多喝水,保持热量供应。母乳喂养的孩子不变,吃饭的孩子要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吃流质或软烂饭易于消化如稀饭、米汤、烂面等。

卧床休息

2、体温管理:川崎病是一个自然热程,也就是每天体温不受用药的影响,家长不要急于和骤然降温,这样不利于观察病情。

一般情况让孩子多喝水,打开衣被散热,用温湿的毛巾在颈部、腋窝、腹股沟擦浴,千万不可用酒精擦浴,以免脱水和过敏。

如果体温高于38.5℃以上,物理降温效果不好,可以遵医嘱口服退热药,注意热性惊厥,即使热性惊厥家长并不要慌张,腋窝它不是癫痫,是不会把脑子抽坏的,可以手指掐人中即可应急。

3、皮肤护理:孩子发热要勤换洗衣服被褥,内衣应穿柔软的棉质衣服,因为出汗多,因此要每天给孩子洗澡或擦浴,减少皮肤感染及损伤,有斑疹的地方应避免孩子用手抓痒,必要的时候将指甲剪去。

皮肤要清洁

4、 口腔护理:首先每天坚持口腔清洁,漱口和涮牙;唇及口腔黏膜、有充血及皲裂,为了减少口腔粘膜的刺激,要保持患儿的口唇湿润,多给孩子喝水,如果孩子因为口腔疼痛而哭闹,可以用生理盐水或小苏打水漱口,千万不可去手撕蜕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