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春雨+倒春寒+回南天 看这“双豆”大显身手

条评论

春雨+倒春寒+回南天 看这“双豆”大显身手

一早起床,家里的窗户都蒙上了一层薄雾,宣告“春雨+倒春寒+回南天”的到来。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认为,这个时节的寒气不像冬季那样“寒在骨髓”,而只是“寒在肌表”,所以这时并不需要大温大补之品,一般用生姜、紫苏这类解表散寒之物即可。

而要对付“春雨+回南天”,可以用赤小豆和白扁豆,两者都是药膳里面常用到的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药食材,味道偏甘,性平。

赤小豆

赤小豆有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入汤能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有的人分不清赤小豆和红豆,两者在中国药典里虽列为同一个药物,但其实仍有区别,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红豆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若论其功效,则以赤小豆为优。

茯苓赤小豆煲鲫鱼

主要功效:健脾利湿

推荐人群:湿困,胃口欠佳,舌苔白腻。梅雨季节。

材料:茯苓20g、赤小豆30g、炒薏米10g、陈皮一角、鲫鱼一尾、生姜3片(4人份)。

做法:鲫鱼斩杀,去内脏、鱼鳞,洗净,鱼身划2刀,热锅内放生姜片略煎至金黄。药材稍冲洗,与鱼同纳入汤煲中,加水1500ml,武火煮15分钟后改文火煮45分钟,少许食盐调味即可,喝汤吃鱼肉。

汤品点评:湿湿漉漉的梅雨天,身体也在无声抗议,特别是平素夹湿体质者。每年此时,淮山、茯苓、白术、扁豆、薏米、赤小豆、木棉花等等具有利湿功效的药材又要大显身手了。生薏米,清热利湿、通痹,利湿力缓,长期食用显效,但性偏寒;而经过炒制之后寒凉之性可去,健脾的效力进一步增强。湿气除了源于梅雨、居住地等外部湿邪,更与脾的运化功能关系密切,脾虚不运,水湿不能正常输布通达,困脾、困于机体,令人不爽,炒薏米纠了寒性且加强健脾效用,比生薏米更适合脾虚困湿者,配合利水渗湿的茯苓、以及利湿解毒的赤小豆、温脾利水的鲫鱼,健运脾胃而利湿利水。不过要注意,此汤水孕妇慎用。

淮山赤小豆笋壳鱼汤

主要功效:健脾益气、祛湿利水

推荐人群:一般人群均可。

材料:淮山、赤小豆各50克,笋壳鱼1斤,生姜3片(3~4人量)。

做法:将淮山和赤小豆洗净,稍浸泡,笋壳鱼处理洗净,置锅上慢火煎至微黄,加入少许清水,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约20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40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食用。

汤品点评:春雨季节空气湿度大,人体易受湿邪困扰出现犯困、身重、乏力的现象,这个时候不妨试试这款健脾祛湿的靓汤。在汤方组成方面:淮山具有健脾益胃、益肾固精、益气养阴的作用,很适合脾胃虚弱者日常调养,为家庭常用的煲汤食材。

在肉类食材方面,选用广东人常用来煲汤的鱼种——笋壳鱼,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富含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三者合用,使得这款汤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利水的功效,普通人群均适用,为春季养生值得推荐的汤水。

扁豆

白扁豆微温,总体来说药性平和,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尤其适合因为雨水增多导致湿气过重而出现湿气困脾,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者。

五指毛桃扁豆煲鲫鱼

主要功效:健脾祛湿,补气益中

推荐人群:体虚人群

材料:五指毛桃30g,扁豆30g,鲫鱼500g;生姜数片(3-4人量)

制作方法:鲫鱼洗净去内脏后小火煎至微黄,与其余材料洗净后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汤品点评:春天细雨绵绵,外湿阻遏,不能外达下行,人容易感觉周身困重,头昏脑涨,湿气甚重者甚至会侵犯到关节,表现为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同时湿邪困滞脾脏,影响其运化之效,则消化功能受损,出现腹胀纳差,口渴不欲多饮,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五指毛桃又被称为南芪,是广东流传已久的煲汤料之一,气味芬芳,煲起来有椰奶的味道,其性味甘平,是健脾祛湿药材中补气作用较强的一种。和有“北芪”之称的黄芪相比,五指毛桃提气功效有所不及,但对体虚人群来说力度则正好合适,能保证将气确实地“补”进去,从而更好地驱动扁豆祛湿的作用。鲫鱼健脾和胃、除湿利水,《本草经疏》中提到鲫鱼“诸鱼中唯此可常食”,鱼肉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是常用的补虚食材。因此本款汤非常适合作为脾胃虚弱或年老体弱人群的补中祛湿汤水。

党参淮茯扁豆汤

主要功效:健脾祛湿

材料:党参10g、干淮山30g、茯苓10g、白扁豆30g、猪展300g(3-4人量)。

制作方法:把以上药食材清洗干净,瘦肉洗净切片,在瓦煲中加入2L清水,把所有药食材一同放入,武火煮开后改文火继续煲1个小时,最后调味食用。

汤品点评:人们为“湿”所困,出现肌肉关节痛、头痛、胸闷、关节酸痛、脾胃损伤等症,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本汤中党参甘平,具有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在补气健脾中经常会运用到,它性质平缓,很多人都能够耐受,据现代药理研究党参还可抗胃粘膜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