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保险 >

配置保险的思路

条评论

配置保险的思路

    一、为什么要上保险?
    先谈谈的我思路转变过程。30岁的时候,有原来的同事转行做保险后,过来找我上保险,软磨硬泡很多次,都被我无情拒绝。
 
    原因:
 
    1.她当时的只有热情,但是缺乏专业知识或一种让人信服的能力。这也是中国从事保险行业经纪代理人的悲哀之处,本来从事的是一个很有前途、前景和价值的工作,但是因为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认知还不匹配,导致保险很多时候被看成忽悠人的东西,或者是人情负担。
 
    2.我自己当时觉得自己赚钱能力挺好的,身体健康(一直持续的健身),保险这东西根本不需要,而且她当时给我介绍的偏重于年金险,结果可想而知。
 
    转变:
 
    阅读:直到两年前读到了托尼罗宾斯《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银行螺丝钉《指数基金他投资指南》后,才对保险有了启蒙意识。托尼罗宾斯的书籍重点介绍了保险的作用,至于银行螺丝钉,则是因为我对他的指数基金投资方法十分的感兴趣,顺便的关注了他的公众号,阅读了相关的文章,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保险的,写的很直白,很在理。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自己在这两年一直打算重新再买一套房子,这次的贷款金额会比较大。基于自己是家庭主要经济支柱及承担责任的角度考虑,自己有必要为此进行一些规划。
 
    为什么要买保险:
 
    意外的概率:没有人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发生,也许发生在周围的,你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可曾想过这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吗?挣钱VS保险及理财VS保险:我曾经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足够养活自己、改善生活,自己在不断的积累和学习理财、投资的知识,并对自己的能力十分的自信,所以不屑于保险给予的保障和所提供的收益。最简单的道理: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没有想明白两个很简单的道理(1)保险到底保障什么?(2)什么叫以小博大,收支分离
 
    (1)保险到底保障什么:后来经过相对全面的了解,我发现,在身体健康和人身意外方面,我们真的需要全方位的保护。(我以前的同事,搞错了推荐的重点,一直给我推荐年金险,这是一种关于退休保障方面的补充,我根本不感兴趣),所以你有必要全方位的了解一下保险产品的范围,而不是全盘拒绝。
 
    (2)以小博大:保险本事就是一个关于概率的产品,有保险精算师在产品层面做了很多的测算,对于投保人来说,我们需要明白的就是我们在用现在一点点的现金流为自己今后买下了很多的砝码。另外,我以前错误的认为,自己拼命的挣钱就好了,有了钱以后,不管是治病或是解决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但是这么想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土豪除外),看上去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你可曾想过,这是花自己的钱,或者说是花自己(或家庭)的积蓄,也许一次重疾过后,你就返贫了。所以,后来我想明白了,如果出现了什么意外,我想把自己的积蓄留给家人,花保险公司的钱为自己治病,而不是花光家人的积蓄。所以保险就是一个防火墙,把自己可能要支出的钱和留个家人的钱有效的进行了分离。
 
    4.自己因为健身,所以从来不去体检。但是人到了一定年岁以后,肯定能感知到自己身体机能正在发生某种变化,所以趁着你在医院还没什么“案底”,同时保险费率要跨档时(35岁以后要调价格)。所以保险要趁早,趁能办。
 
    说了这么多,应该明白什么意思了吧?
 
    二、学习渠道
 
    了解保险产品,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找身边做保险的朋友。如果你这么做的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朋友会给你极力的推荐他所代理的产品,而你在没有充分认知的情况下,很可能就稀里糊涂的买了保险,而这些产品你不一定了解,也不一定特别适合你。(很多时候碍于情面,周围这样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我不推荐你这么做。
 
    下面讲一下,我的做法,当然有点偶然,但是事后,我觉得这方法事倍功半。现在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非常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保险师的职业,准确的来说是保险咨询中介。我通过加了保险师的微信后,进行了差不多半个月一对一的单独咨询,从最基础的保险知识,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推荐产品,保险师可以提供全程的服务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好处:
 
    1、关于公司:属于单独的咨询服务公司,这个公司也代理部分线上发售的保险产品,但是公司定位,起码目前提供的更多的是中介咨询服务。
 
    2、保险师素质:以前从事过某些品牌的保险经纪,所以对各保险公司及保险业务都非常的熟悉
 
    3、交流方式:一对一的沟通和了解,可以从最基础的问题进行学习和了解
 
    4、产品设计:可以相对中立的为你设计一套保险产品
 
    5、特点:因为是中介咨询机构,所以它们对市面上各个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有所了解,这个是单一品牌保险经纪所不具备不得。(一方面可能对其他公司的产品不了解,另一方面没办法提供跨品牌的保险产品组合方案)
 
    6、不买也没事,就当学习了——就是这么任性
 
    当你对基本的保险知识和产品有所了解以后,再去投保时就会有的放矢,和你做保险的朋友聊点专业的问题点时,他会刮目相看的。
 
    说了这么多,推荐几个品牌(非广告),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小帮保险——我就是花了1块钱,进行了1v1咨询和方案设计,差点把我的顾问给问吐了,不过这个顾问性格超好,不厌其烦的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
 
    蜗牛保险——这个也可以咨询方案设计,我后来加了他们的群,进行了学习了解,我个人觉得他们对健康告知方面更为专业。
 
    还有多保鱼,可能还有其他的,自己看吧
 
    三、基础知识
 
    我不是卖保险的,但是作为消费者,我觉得以下基础概念,你应该搞清楚,不然保险产品对你来说就是云山雾罩,我简单按照自己的理解注释了一下(不是很准确,专业保险人士勿喷,当然有些理解偏差大的,可以评论区留言更正)
 
    1、产品分类
 
    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理财险
 
    2、各个险的基本情况
 
    网上找个图,总结的挺好,不足的,我用大白话再啰嗦几句
 
    重疾险:注意这个险是你发现自己确诊某个重大疾病时,保险公司一次性根据你的投保额给付补偿金,用于治病(这就是我说的专款专用)
 
    医疗险:也就是你医保报销后还有个人负担的部分,可以用这部分保险继续报销,减轻你的经济负担。
 
    寿险:没活到规定的岁数。比如你有房贷或其他负债,自己突然挂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什么准备的话,那么这就会成为家庭负担,但是如果你有配置过寿险的话,那么寿险的赔偿金就可以作为风险对冲的来源。当然这个跟投保金额有关。
 
    意外险:承保范围看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比如你摔伤了,住院了,然后社保报销了一部分,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意外险和医疗险来进行索赔,具体选哪个看你的投保额和免赔额来进行二选一,总原则是不超过你实际负担的医药费。当然如果你不在了,那么家属可以通过意外险和寿险,等着收钱吧。
 
    理财险:上面写的不推荐。我觉得也是。银行螺丝钉有句话说的好:让基金做理财,让保险做保险
 
    3、趸交和年交
 
    趸交:一次性交清保费。土豪做法,没必要。
 
    年交:按年交
 
    4、消费型、返还型
 
    区别在于有无“到期返还”。没有到期返还的是消费型,比如车险。所以消费型的价格要比返还型的低很多。推荐买消费型的。
 
    5、保费豁免
 
    当发生保险合同规定的情况后,无需再缴纳剩余保费,但保障依然有效。也就是,如果不幸中招,那么以后的保费不用交了。所以,选年交!
 
    6、免赔额
 
    也就是起付线,比如不小心扎伤手指,治疗费花了450元,其中意外险的免赔额是100元,那么保险报销下来以后,会给你赔付350元。
 
    7、重疾险中的重疾、中症、轻症
 
    (1)简单来说就是患病的程度,这个是非常专业的,一般人都不懂。不过至于重疾、中症、轻症都是些什么,怎么认定,不用你操心,保险法规有相关的规定,基本上已经写明白了。
 
    (2)关于分组:把所有列明的重疾,分为不同的组别,把所有中症,分为不同的组别,把所有的轻症(有些产品,轻症不赔付),分为不同的组别
 
    (3)关于重疾分组:这个是一个技术活了,一定要好好咨询一下医疗方面的朋友或保险顾问,因为这个分组设计不合理的话,会导致很坑。举个例子,好的重疾分组:在外面用餐一套收费餐具应该有一个碗、一个盘子、一个茶杯、一双筷子,然后再单独要个一盒餐巾纸(可以视为重疾分为两组)。差的重疾分组是一个碗、一个茶杯、一盒餐巾纸分为一组,一个盘子和一双筷子分为另一组。看明白了吧,虽然也是分为两组,但是效果差很多,这样的话,不实用。所以一个好分组,应该是能把重大疾病单独分离出来(比如癌症),分组以后互不影响。比如癌症和心脏病划为一组的话,那么如果得癌症的时候赔付了保额,那么心脏病就不再赔付了。但是如果归为两组,那么癌症赔付癌症的,心脏病赔付心脏病的。
 
    8、健康告知
 
    如果自己身体已经出问题了,那么就没办法投保了,所以趁着身体还行的时候,增加一些保障的可能。如果你没有体检过,医院没有什么记录,那么在投保时,要如实告知自己可能存在的某些问题,如果刻意隐瞒自己的健康状况,那么到时候理赔会被拒绝的。
 
    9、关于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无论大小,都是很有实力的,即使出现了问题(比如破产和被兼并),有保险法和国家进行兜底,从理论上来讲是如此,但是实际大家还是谨慎选择一些实力大、声誉好的为秒。
 
    四、基本配置思路
 
    1、花小钱办大事
 
    小钱指的是每年的保费,大事是真正需要支出的大钱(一般来说就是重大疾病或重大负债),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主要是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预计负债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条件的最好都配置一些,如果一定要设定一个次序的话(个人推荐):重疾>寿险>医疗>意外毕竟活着有诸多可能,挂了就没有任何可能了,所以重疾险排在第一位,至于寿险,那么就是每个人都活着不易,多少会有些负债,如果自己没等到还清钱的一天那么把钱留给家人就好了,有房贷的,用这个钱一把结清尾款就行了。(如果够的话)。医疗和意外主要是补充日常医保报销不足的情况,意外还有个特点就是出现了极端意外的话,可能有点“意外之财”。
 
    2、保额充足
 
    既然要投保险,那么就要根据现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及自己经济能力做出最大程度的保障。比如重疾险,如果只是配置10万、20万,说实话没有起到充分保障的作用(我指的是在自己可以配置更高额度的保额下,没有配置到合适的额度)。治病可以,但是治疗重疾,可能真不够,所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最好保额充足。我咨询过相关的保险人士,目前中国治疗重疾一般有80-100万就够了,再多了,这病工薪阶层就没必要……在这一点上,有总比没有强,多总比少好。
 
    3、线上线下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保险公司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保险推销,减少了线下门店的投入,由此也带来了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当然这些保险公司可能我们以前都未曾听说过。一些传统的保险公司,平安、新华、华夏等线上线下都有产品,但是更多的是通过线下来进行销售。在高性价比和高知名度之间该如何选择呢?针对这一的情况,我的思路是:安全第一,性价比第二
 
    个人认为互联网必将会成为保险销售、理赔的主流,但是现在还在一个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买保险产品,不是去超市买打折商品或其他商品,追求极致的性价比,而是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个保险公司是否足够有实力、产品设计的足够公允、科学,线下理赔是否完善(也就是现在的情况),因为保险产品一旦选定,那么接下来的若干年保障的内容就不会发生变化了,简单点说买定离手,但是付款还得继续,如果中途毁约的话,一方面可能会损失一部分现金价值,更重要的是损失了时间成本。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所以,我把自己的重疾险和寿险的保额,拆分成了线下(传统的)是大头,线上(互联网的)作为补充,搭配了不同的保险公司,当然这么考虑有两个出发点:第一是将保额配置充足了,所以进行了拆分;第二是因为50万以下的重疾险,一般是免体检的(偶然抽查),所以配置一个50万的线下产品,再配置一个30万的线上产品。
 
    4、动态结合
 
    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人成长和发展,面对的问题也是如此,所以有必要时隔一个阶段对自己的保险进行一些增补。特别是原来投保额不足的或者在某方面没有需求,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以考虑是否增加一定的保额或增加投保的范围。以此来进行更全面的防护。就像是软件打补丁或者升级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