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了不起的长城》赋予国潮新体验

条评论

《了不起的长城》赋予国潮新体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千古流传的古诗句道出了长城穿越历史时空,守望和平、护卫人民的坚定、伟岸与沧桑。如今,历经千年风雨的长城,早已化作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凝聚着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古往今来,人们时常称颂长城的雄伟壮观,瞩目于它的坚韧与挺拔,欣赏它的巍峨与壮美。长城究竟有多长?究竟有多美?事实上,今天,我们的了解和认识,与长城的价值和意义相比,还相差得很远。

如何将长城的故事讲好?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将长城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让更多地人体会到长城不再是静止的存在?1月4日晚,由北京电视台、灿星制作联合出品,五洲传播中心联合制作的首档长城文化体验类节目《了不起的长城》在北京卫视开播。

首期节目中,七位长城砖员刘烨、阮经天、杨超越、黄明昊、杨迪、周深、沈南在特邀“导游”张绍刚的带领下,来到有“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的山海关开启长城文化体验之旅。

深挖独一无二的长城文化内涵

“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长城也向来都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必选项。长城,古今绵延2000多年,东西横亘20000多公里,穿越15个省(区、市)。如何让长城这一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了不起的长城》以长城的人文历史为载体,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聚焦关于长城的历史人物、历史遗址以及当地风土人情,通过嘉宾的实地走访、探寻、体验、互动等演绎为观众揭开长城不为人知的一面。

爬角山长城、登澄海楼观海上长城、品尝当地有关的风味美食,与“孟姜女”展开笑点比拼,开动脑力挑战“长城知识问答”。《了不起的长城》播出后迅速引发观众“围观”。

有微博网友表示:“一个期待了好久的节目真的没有让人失望,在快乐的同时,也能让人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长城文化知识。”也有网友说:“长城这类文化类推广节目最怕太注重说教导致枯燥乏味,但‘了不起的长城’在传播长城文化的同时穿插了一些游戏和笑点,可以说做到了接梗不断,笑声不断,让大家了解了一些长城文化的同时也不至于太枯燥,有兴趣继续看下去。”

对于节目中“七位长城砖员”的表现也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有网友这样评价:“不愧是了不起系列班底,真的是惊喜,‘了不起的长城’其实是一个非常适合全家一起看的寓教于乐的户外真人秀,可以跟各个年龄段的亲戚一起讨论,也不存在代沟,喜欢嘉宾全员。”

截至目前,微博#了不起的长城#话题阅读量达3.2亿,#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是哪一段长城#、#古人如何防止豆腐渣工程#、#黄明昊说鹤顶红是酒#等相关话题也引发网友热议。可以说,在众多文化类综艺中,《了不起的长城》独辟蹊径,以世界独一无二的长城为内核,通过嘉宾的视角,深挖长城的历史与文化,创新传播方式,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节目创作呈现出深厚的文化性。

《了不起的长城》以大众喜闻乐见的综艺形式,诠释和解读长城,让观众爱上长城,除了首期节目中的山海关,节目的录制地点也遍及金山岭长城、青山关遗址、阳关以及玉门关遗址、嘉峪关、雁门关等长城遗址,每期节目也将展现不同地域长城的不同特征、不同功能,赋予其符号与标签,同时也将生动呈现长城背后历史、文化、故事、民俗与风俗,通过“长城砖员”重走长城路,与古人智慧展开较量,完成体验任务。

每期节目聚焦一处长城,由“导游”张绍刚为长城砖员们布置任务,共同体验长城的历史与现在,发掘长城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使节目演化成一个富有悬念的主题探寻解谜之旅,使传统历史文化在电视荧屏焕发新气息。

正如“长城砖员”刘烨在前不久节目当期录制地——甘肃敦煌阳关故址召开的探班发布会上所言:“每朝每代的长城,它的建筑结构,用的材质,分布的区域,包括一些建筑特点、名称跟功能都不一样,这些也是特别吸引我去体验。”

“砖员”中年龄最小的黄明昊也表示:“中国很多文化都值得我们去了解,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天天在家里面玩手机,不会去这些地方,我希望把更多好看的、把更多中国独有的壮观的风景能够推荐给更多的人”。

在寓教于乐中增见识、涨知识

长城文化极为丰富,而且不断地充实着新的内容和特色。千百年来,围绕长城有关的诗词歌赋、铭记碑文、民间传说、楹联匾额、雕刻建筑等,以它们独特的内容和风格,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加具有生命力。

历史长河中每朝权贵修缮长城都是为了“抵御外寇”?为什么当年睥睨天下的大汉天子要建长城?每一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背后又有着哪些不同的亮点?你知道有汉长城、金长城、明长城吗?《了不起的长城》在体验长城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对长城相关知识的传播。比如嘉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长城历史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也是主要考验之一。

首期节目中,关于“明代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哪里?”“芦苇、鹤顶红、西瓜藤、糯米,哪种不是古时修建长城的材料?”“60、600、6000、6000,明长城,每一米的修建需要多少砖?”“天下第一墩、西安明城墙、水洞沟藏兵洞、入海石城,哪个建筑不属于长城体系?”等知识点无不考验着大家对长城的认知和理解。

为什么要在海边修长城?海边长城又是怎样修起来的?围绕《了不起的长城》首期节目长城的知识点,光明日报在微博发起与网友的互动再掀长城知识热潮。

孟姜女的故事流传很广,都认为哭的是山海关的长城,其实这是错误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秦始皇尚未统一六国,更别说修筑长城了。在《了不起的长城》首期节目长城研学之旅中,著名民间传说的主角——曾哭倒长城的“孟姜女”还以戏曲的形式来到现场与长城砖员们互动,也让我们了解了孟姜女传说在山海关的传承发展和真实的历史渊源。

在微博,对于#孟姜女哭倒的是哪一段长城#的话题也引发主流媒体的关注。文汇报在微博互动称:最近#了不起的长城#节目中解释了山海关有一处长城被反复修建的真正原因。原来,此处的地基土质疏松,使得这一段长城反复塌、反复修。人们就顺势,把它“怪”在孟姜女头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全球唯一一档全景式聚焦长城文化的节目,《了不起的长城》将带领观众掌握有关长城建筑的知识,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艰辛,体验中国传统礼仪、历史文化、军事知识以及长城沿途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

“脑力付出远大于体力,节目更多的难度来自于‘长城砖员们’沿途所看的东西要记得住、背得出,完成任务、解谜的过程中要考验他们沿途所看的知识。”《了不起的长城》总导演陈涤的这句话也点出了该节目的重心,他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节目记住一些东西,开心之余,能够对中国的长城以及传统,民俗文化有所了解,这是这档节目的使命。

《了不起的长城》以知识问答、攀登长城、情景再现等形式,以平民化的视角进行知识普及,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学习知识,堪称“长城文化活字典”。

年轻化视角让长城“活起来”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档十分严肃的文化普及类节目,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档节目不仅可以普及文化,同时还很搞笑,太轻松愉悦了!。”这是一位观众对节目的整体观感,也道出了节目的调性和气质。

除了在文化性、知识性上用功用力,《了不起的长城》在趣味性、故事性呈现上也颇具亮点。《了不起的长城》节目中嘉宾带领观众实地体验长城文化,产生第一视角的沉浸感,节目采用伴随式的呈现方式,通过嘉宾的视线探访长城,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纵观首播节目效果,整体表达突出年轻化特点,趣味十足的调性让长城的人文故事深入人心,以文化的内核和综艺的外壳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表达,话语表达年轻化,讲古而不泥古。在体会长城文化之美的同时,“长城砖员们”也为传播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他们之间轻松、风趣、自然的互动,也成为了获得观众好评的关键所在。

《了不起的长城》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场景再现、剧情演绎方式再现历史,凸显故事性。除了基本的知识问答以外,节目还以情景剧展现的方式,让历史人物“空降”节目现场。比如第一期节目围绕“孟姜女”的故事,情景剧中出现了孟姜女哭长城,砖员们则需要从这其中找到答案,从而去了解历史。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有品味、有内涵的文化类节目应当是推崇回归本心的深度诉求。《了不起的长城》以长城为载体,一方面,深入浅出地普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不仅让观众了解长城,感受长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更激发观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添民族自信感与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节目主打“让长城文化活起来”,打破了单纯介绍长城的固有范式,增添了电视化的解读成分,变得诙谐幽默,让观众在轻松观看的过程中走近长城,契合了大众的深度需求,满足了人们知识获取的欲望,更加具有新时代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