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融宋、明、清时期建筑特色古代建筑

条评论

融宋、明、清时期建筑特色古代建筑

陈太尉宫,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中房镇乾溪村,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后又经宋、明、清多次重修、扩建,现为一座融合“宋、明、清”时期建筑特色一体的古代建筑。成为文物专家眼中的“古代建筑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2001年6月25日, 陈太尉宫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据《罗源县志》和《曹峰陈氏宗谱》记载,陈苏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生于唐大和五年(831年)。陈苏自幼勤学好问,很有才华,当朝名臣朱温三次调其为官,陈苏皆因看不惯那些权贵勾结、官场-而推辞不就。唐末,秦宗权叛乱,陈苏为避乱举家南迁定居中房曹湾。入籍后,陈苏竭力传播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发动乡人开荒种茶、种桑养蚕;创办乡校,供当地群众子弟就读;提倡敬老、尊贤、爱幼。同时,还用自己所学的中医技术为乡人治病,深受后人的敬重,尊其为“高行先生”。现闻名的陈太尉宫建造者也为陈苏。后唐贞明元年(915年),陈苏卒,乡人感其功德,于祠内立像奉祀,祠改名“高行先生祠”。南宋嘉定二年赐封为“英惠侯王”,嘉熙三年加封“显佑嘉应侯王”。陈苏的第十五世孙陈庆,不但遵循敬老、爱幼、尊贤的祖训,而且正直勇为,为“都伏魔太尉”,配享于宫,其后,宫改才称为“陈太尉宫”。陈苏子孙繁衍甚多,不但成为罗源县一大巨族,而且还有不少支系分衍古田、宁德、连江、福州诸地。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部分陈姓亦是其后裔。

陈太尉宫山门的建筑颇奇特,如宝塔一样层层叠加的拱斗,可窥宋代建筑之绚丽。山门上两副楹联,经历代风雨侵蚀,朱漆斑驳,经细辨字迹依稀。凿于石柱上的联句非常贴近现实,祈愿天地祥和、降福苍生。联云:神殿重修永镇河川崇祀典,虬松倒插长标斗里显威灵。我对“虬松倒插”颇有兴趣,恰有一农人于薯地上收获。问之,曰:两位陈公列入仙邦后,人间尚无一个像样的神殿供后人膜拜,中房镇乾溪居的一位商贾自荐为建宫头人,因择地一时难定。陈公便托梦曰:赠汝三棵小松,分别倒插中房居、乾溪居及现在的宫址上,松能活者建民居佳,枯萎者则建宫也!

跨进山门,便是戏台,是乡人每年清明日演社戏的地方。此宫殿是研究宋代建筑在江南的唯一珍贵实物。穿过走廊便是左右配殿。右边的陈太尉石殿上,陈列着四尊或蹲、或立的陈太尉神像,据传以其可化四身而塑造成的。居中金身的那尊就是陈太尉的真身骨肉所塑。18岁那年战死沙场的陈公被敕封太尉,据乡人介绍其魂常回故里。

绕过配殿是大殿,其中端坐着两米多高的英贤侯王及其夫人,系陈太尉祖先,皆中房曹湾居人氏。其长须,圆目,冠顶明珠,紫袍玉带,威风凛凛,但不乏和善的目光,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朝廷加封陈苏“显佑嘉应侯王”,即建宫殿于祠前,同年,其孙陈庆亦被追封为“都统伏魔太尉”,配享于宫。其后,宫改称为“陈太尉宫”。经历代扩(重)建,陈太尉宫坐西向东,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由宋代的正殿、明代的北配殿和清代的南配殿、戏台、门楼组成,下面配殿阔三间房,进深五间房。抬梁式木构架,外观大气辉宏,内部布局精巧,雕花刻物,描人画景,其斗上加斗、梁上加梁的建筑模式堪称一绝,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的经典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