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瓷枕,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

条评论

瓷枕,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

瓷枕的干坑:是指没有被水浸的,一般是地理位置高的,其所出之物曰“干坑货”,又曰“北边货”,其特征又是一番话。干坑瓷的破泡里, 钻入的是黄水斑. 而烂坑瓷的破泡里, 钻入的是臭干黑.

炎炎夏夜,烦躁不安,令人无法入睡。幸好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空调电扇,帮我们消夏纳凉,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消夏纳凉的?古人讲究“心静自然凉”,又发明了扇子、竹席、瓷枕等消夏设备,加上没有温室效应,古人的夏天,也过得清爽宜人。

瓷枕是床上用品,一般内部中空,下端又有孔可以透风,四周又可透气,加上瓷有透凉的优点,因此瓷枕是古人夏季的寝具,它一开始不是消夏纳凉的,发展到后来却是以纳凉之用居多。瓷枕早出现于隋代,日用陶瓷一样,伴随着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唐朝的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的鼎盛,至明清时期优异制枕材料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写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词句,玉枕便是青白釉枕,因其清白如玉,所以比喻作“玉枕”。印证了瓷枕已是人们纳凉的寝具。在造型上,瓷枕有长方形、腰圆形、半月形、鸡心形、四方形、六角形、八方形、椭圆形、银锭形等,也有塑成婴孩、卧女等人物形,卧虎、卧龙、双狮、寿龟等写实形以及雕镂成宫殿、戏台等建筑形。其造型精巧,制作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 ”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作纹饰鉴定时,对不同时代要掌握其不同纹制手法。例如我们最常见的云纹,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云”,只要细心研究,不难发现,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绘制方法。 元代朵云纹,其写法基本可分为两种。第 一种,身绘成如意头状,多不对称,边大边小,其尾前端肥大,后半段细长,整个造型活像一条大头小蝌蚪在游动着。第 二种,也绘一个不对称如意头为身,拖一长尾,尾的前端长出两个小头,其尾活像萌芽的种子根部,其如意头下的两个小头,又似两片小叶托着一朵盛开之花。

瓷枕陪伴人们度过无数个情思缱绻的永昼和意兴阑珊的夏夜,人们也把耐心和才华施展于它,使它在纳凉之外,也平添几许艺术魅力。不仅在外形上变化无穷,而且在釉面上绘以精美的图案,或花鸟鱼虫、珍异野兽;或山水人物、日月星辰,还有在瓷枕两侧刻有诗句的:“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幽宜”等等,让瓷枕更增了清雅。小小的瓷枕简直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太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

现在瓷枕已远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但瓷枕留下的文化依旧熠熠发光,因此收藏瓷枕不仅带来的是收藏快乐,而且更是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瓷枕的火坑:指没有被开启过的,密闭很好的。开洞时会有一股气体跑出,此气体遇到抽大锅头旱烟的,会发出“轰”的爆 炸声。按现代的科学角度分析,那是甲烷气体。并非什么“宝气”。火坑里出来的东西,曰“火坑货”,瓷器则崭新如故,当即手抓时有软质感,时过几分钟,风吹干后,则硬。过渡用力,釉面会留下指痕,过后极难洗净。在清末,火坑也只能是百坑而遇其一。在民国,行里还有人能识别此类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