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八百年的建都史上,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

条评论

八百年的建都史上,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

北京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它三千年的建城史、八百年的建都史上,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最有代表性的是关汉卿、曹雪芹、鲁迅和老舍,他们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凝聚市民人心的灵魂。在建设“人文北京”中需弘扬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作用。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四大文化名人是北京文化的杰出代表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关汉卿画像

关汉卿(约1220-1300)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多才多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在关汉卿的笔下,剧作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元曲剧照

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他所塑造的窦娥、赵盼儿、蟀女燕燕、谭记儿等妇女形象,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关汉卿的戏曲创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开展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曹雪芹画像

曹雪芹(约1715-1763)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中国长篇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创作的《红楼梦》世人皆知,作品内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封建官宦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表达了朦胧的民主主义精神,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生活奢靡、政治丑恶的封建社会的真实内幕,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红楼梦剧照

《红楼梦》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自然、逼真地叙述和描写了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塑造了一大批典型人物。一书中出现450多个人物,每人都各有特色。在事件和人物的刻画上,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美与丑、虚与实、统治与被统治的描写相互补充,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由于曹雪芹涉猎广泛,在封建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社会的生活描写得真实而细腻,书中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具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200年以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历久不衰,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红学”。《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鲁迅画像

鲁迅(1881-1936)是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等各种类型的创作中,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人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孔乙己

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文章,《狂人日记》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他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透迄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炉火纯青。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等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他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是他的杂文。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15部杂文集。鲁迅笔下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无情的揭露,愤怒的控诉,尖锐的批判,辛辣的讽刺,机智的幽默,细致的分析,果决的论断,激情的抒发,痛苦的呐喊,亲切的鼓励,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形式多样,变化多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杀的,这种文体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出版的所有中学语文教科书都收录了鲁迅的《故乡》一文。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老舍照片

老舍(1899-1966)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老舍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娟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是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这些都是他将来倾向与写作平民生活和长于话剧创作的生活基础。“五四”运动对他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学革命的勃兴,使他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北京城历史上的四大文化名人

骆驼祥子

192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正式开始创作生涯。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1930年至1936年,老舍和普通的教员、记者、车夫、厨子、说唱艺人、民间拳师为友,汲取民间养分,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赶集》,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散文《趵突泉》《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等,并翻译发表了大量外国文学。1936年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1937年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两部《偷生》和《惶惑》。同时还撰写了大量杂文、散文、诗歌。1946年写成《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剧上演后,老舍获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之后他还创作了歌剧《消灭细菌》《大家评理》,话剧《生日》、《春华秋实》等。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成为余味文学的典型代表,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