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鄂州民俗一夜连枷响到明

条评论

鄂州民俗一夜连枷响到明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南宋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出了秋天收获后打谷的场景。

连枷是一种古老的脱粒农具,特别是机械化农耕没有普及之前,它是农民们脱粒的一种主要农具。连枷通常是由竹子制作而成,被分为把子(长柄)、条子(扇面)和轴。把子是由2.5米长的竹竿制成,条子是用牛皮筋或树皮编织在4根1米长的楠竹片上,再把条子捆扎在把子上,条子通过轴自由转动。农民挥动着长柄,使连枷扇面绕轴转动,用以击打农作物,完成脱粒。

连枷由一人操作,打连枷的人数通常由稻场大小来确定,若是稻场小,打连枷的人就少,稻场大,打连枷的人就多。打连枷时,人面对面排成行,一排排连枷被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声音此起彼伏,节奏感特强。打连枷的人边走边打,伴随着连枷号子,场面非常壮观。连枷号子由一人领唱,众人相和。领唱者的唱词灵活多变,看见什么唱什么,打连枷的动作和步子要随着号子的节奏来,连枷条子落地的声音一定要落在节拍上,那几十人的歌声与几十个连枷落地声交织在一起,场面震撼人心。

我的家乡在长江南岸粑铺大堤下,几千年江水的冲刷形成沙质土壤,适宜种麦子、黄豆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脱粒就需要连枷。

记得小时候,我喜欢到生产队的仓库里玩,特别喜欢看妇女们打连枷的场景。那时是大集体生产,麦子脱粒是用脱粒机完成,黄豆却需要打连枷完成豆子的脱粒。宽大的稻场上,黄豆禾被整齐摆放在地上,妇女们面对面站成两排,挥动着连枷,一排连枷伴着风儿呼呼作响,齐刷刷拍打在豆禾上,另一排连枷被高高扬起又落下,随着连枷的起落,你上我下,你进我退,纵横落下,她们边走边拍打着豆禾,“噼啪、噼啪”节奏声里,金黄的豆子从豆荚中滚了出来。

打连枷是一种技术活,全靠手腕把握好用力的轻重与平衡,要把连枷把握紧,掌握好平衡,将连枷扇转活,否则连枷扇抡不圆,会打坏连枷,甚至还会打到自己,初学者打连枷时,通常会打出一手的水泡。

打连枷是农民们丰收的小展示,那“噼啪、噼啪”的声音是一曲丰收交响乐,打连枷的身影就是优美的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连枷号子便是一首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