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史学家钱穆被父亲教导:骄字何义,知道吗

条评论

史学家钱穆被父亲教导:骄字何义,知道吗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吗?这个问题,大概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天赋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虽然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也至关重要。先天和后天的努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伤仲永就是典型例子。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被中国学术界称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恒、陈寅格并称等“史学四大家”。

钱穆便是典型的神童代表,自学成才,高中都没毕业的他,却被后世追崇百年。少年时期,面对“神童”的称号,钱穆表露出一个小孩子的洋洋得意,父亲察觉后反问钱穆:骄字何义?知道吗?

便是父亲恰到好处的指正,钱穆才能幸免于成为下一个“仲永”。

一、钱穆九岁,神童当之无愧

1895年7月30日,钱穆出生于江苏无锡。父亲钱承沛体弱多病,将科举功名的希望,寄托于两个儿子,所以,钱穆7岁那年,就被父亲送到私塾接受教育。

后来,父亲病情加重,家中经济入不敷出,钱穆不得已辍学在家。

但是贫寒并没有浇灭钱穆对知识的向往,他十分喜欢读书,在父亲的指导下,天资聪颖的钱穆,九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此举震惊了乡邻。

一次,钱穆跟随父亲到镇上参加会议。有一个客人问他:“听说你小小年纪就能背诵《三国演义》了?此为真?”

面对陌生人的质疑,钱穆点点头。

那人又问:“你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来一段吗?”

钱穆看父亲微笑着并没有阻挠,便应了客人的要求,当着酒馆内众多客人的面,声音洪亮地背诵了“诸葛亮舌战群儒”那一段。

背完后满堂掌声,客人们皆拍手叫好,称他是神童,夸父亲教育有方!

钱穆听了很是高兴,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很是厉害。

二、骄傲少年不低头,父亲巧言修其正

被赋予“神童”之名后的钱穆,沉浸在自己自命不凡的骄傲里。

钱穆走在街上时,每当听到人们议论他,他就会主动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天赋,他享受着众人不绝的夸赞声。

一次,父亲故意绕路,带着钱穆路过一座桥。

父亲问钱穆:“桥字什么旁?”钱穆回答:“木字旁。”

钱穆以为父亲是在考他的词汇量,兴奋地看着父亲。

钱承沛又问:“木字换成马字,你还认识吗?”

钱穆回答:“是骄子。”

父亲:“骄字何义,知道吗?”

钱穆片刻惊愕,脸红着低头不说话。

多年后,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说:

“如果钱承沛先生当时拿出父亲的威严批评儿子:‘会背几句《三国演义》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的学识还浅薄得很!’那么年纪尚小的钱穆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知错难改。”

父亲点到为止的启发式教育,使钱穆醍醐灌顶一般,令他铭记一生!

三、不骄不躁的生活,才能保持人生向前

钱穆12岁那年,父亲因病撒手人寰,母亲希望子承父志,尊重丈夫遗愿:再苦再难都要支撑两个孩子的教育。

看着母亲孤苦,钱穆学习上更加的用功努力。

虽然钱穆与父亲相处的日子就十二年,但父亲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时刻谨记万事不骄不躁,发奋钻研知识,将自己的天资发挥极致。

钱穆读书时,并不像有的人,只注重量,他更喜欢研读古人的治学与为人,这需要极大的耐心。

每一本书,钱穆都要不落一字的从头读到尾,并加以总结出一条具有实际意义的经验,才算得上读了一本书。

钱穆有一定学识地位后,曾受邀前往燕京大学任教。

第一天来到校园时,钱穆发现燕大里的教学楼,都是用英文字母命名的,都说燕大是最具中国化气息的学校,显然并不是。

所以,钱穆向校方提出修改意见,从那以后,燕大的教学楼都改成了中文名字。

可见,钱穆对于文化,有着异于常人的坚持与执着。

钱穆一生著书数十本,总共一千七百万自字。

他说:“我把书都写好,放在那里,将来一定有用。”

正是这份未雨绸缪式的态度,驱动着钱穆一生不断地汲取知识,再传播知识。

钱穆的成功,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学习和生活都是一场修行,在高处要学会低头,在低处要保持向上,只有不骄不躁的生活,才能保持人生是向上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