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中国古人描绘的世界

条评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中国古人描绘的世界

阴阳的概念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观察到人分男女,天有明暗,四季有寒暑,物体有上下,于是就把所有事物归结为阴和阳。西周时,人们用阴和阳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物的消长。《国语》中记载,伯阳父用阴阳学说来解释地震的发生,“阴阳失序,乃有地震”。伯阳父是大预言家,曾担任西周宣王、幽王时的太史,太史,精通天文学,此先生为人中龙凤。

阴阳学说在《周易》中定型,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此,中国哲学把阴和阳看成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两种正相对立的力量,认为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阴阳相互推动引起的。后来的哲学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比如宋明理学开创者程颐曾说:“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而上者”。宋代大儒朱熹解释说:“此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变法宰相王安石干脆这样概括,事物“皆各有耦”。

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学、化学、音乐和医学都是阴阳学说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在解释具体学科时,阴阳既是相反相成的,又是相互平衡的,并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就拿中医来说,《黄帝内经》用阴阳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总结疹疗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医理论体系。

有人说,阳阳学说是现代计算机语言的先驱,启发了量子力学,从这点来说,中国古人的认识能力是有点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