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美术馆是“视觉游乐场”吗

条评论

美术馆是“视觉游乐场”吗

原标题:美术馆是“视觉游乐场”吗?

上海登记在册的美术馆有80 多家,每天向公众推送的大量展览和活动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常态。其中最热门的还是那些在西方美术史名家展、强调视觉快感的网红消费展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公共教育推广活动。这些展览和活动确实产生了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并没有提供新的文化思考和空间,更加谈不上对当代文化艺术的贡献。中国的美术馆应该清醒地把握自身定位及在当代的角色转换,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建设。

美术馆的精神性

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认为“美育”可以激发情感,塑造人格。美育是否能代替宗教是值得商榷的,但是蔡元培在此处将美育的精神性指向表述得清楚无疑。而“美育代宗教”的背景是文艺复兴以来艺术逐渐脱离了宗教的影响力,从依附于教堂建筑变成独立的审美对象,到了1793 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作为公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博物馆(美术馆)变成了提供凝视和沉思的场所,从而也在空间意义上与教堂所承载的精神性功能比肩,这也限定了美术馆自诞生以来就具有精神指向的艺术教育功能。

当然,随着博物馆学和美术馆学的发展,美术馆在当代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它从一个精英化的说教者和启蒙者转变为提供“新的知识”和融入社区的新型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美术馆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如果不维护其基本价值,美术馆很快就会被商场和大型文化娱乐中心所取代,不仅可能比在美术馆所体验到的更为新颖、时尚、花样繁多,甚至不缺乏好的策展人为它们量身定制符合公众口味的展览和活动,在娱乐之余也能顺带提供“新的知识”。因此,美术馆的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不是对美术馆的基本功能的抛弃,反而是对美术馆在当下的自我认知与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