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条评论

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我们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腊八一直到大年三十,年味儿是一日浓过一日,尤其到了“小年”,家家户户已经沉浸在了欢乐祥和的过年气氛之中,正像那首童谣唱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可是,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不同,因此每逢小年就会掀起一场小年日期正统之争:中国北方过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而中国南方过小年则是在腊月二十四,刚好相差一天。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南北方习俗的差异背后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在中国古代,过小年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官三民四船五。”官家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是腊月二十五。封建社会讲究严苛的等级制度,对不同阶层过小年的日期划分,正体现出了不同等级的尊卑之分。由于水上人家居无定所,因此更低一级。

不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皇家贵族也十分清楚,尤其是在过年这种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所以便对民间跟风的行为不做制止。北方素来是古代政治中心,因此生在天子脚下的百姓便跟从官家的习惯,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而山高皇帝远的南方百姓则延从民家的规矩,继续过腊月二十四的小年。

北方观念的完全转变还得益于一项操作——祭神。大家都知道小年祭的是灶王爷,这项活动一直是皇家传统,具体流程是这样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祭灶神。也就是说,古代对小年颇为重视,要举行连续两天的庆祝仪式。然而这项传统直到清代时期,被雍正皇帝给打破了。

我们都听过“康乾盛世”的说法,但这个名词却严重忽略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雍正帝,若不是他的持危扶颠,恐怕盛世来得没那么容易,所以雍正帝功不可没。雍正帝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十分注重节俭,因此为了节约开支,他决定将原本在腊月二十四举行的祭祀调整到了腊月二十三,从此庆祝、祭神合二为一。

北方百姓一看,官家连祭神活动都搬到了腊月二十三,自然会跟随其后,于是北方绝大多数地区的小年完成了彻底转移。而南方则因受影响不大而显得五花八门,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部分地区将二十四至三十期间都称为小年,南京部分地区称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的小年则是正月十六。

下面我们再说说因雍正帝而改变上天行程的灶王爷,究竟是何许神也。在中国古代人们信奉的诸多神灵之中,灶王爷是地位最高的,传说每天他自腊月二十三上天(南方是二十四),汇报完情况之后,于正月初四返回人间。那么灶王爷的汇报内容是什么?

孔子在向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时候曾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也就是说,如果你设法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天告你的状,他所司掌的职能之一就是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而祭拜他则可以缓和利害关系。秦汉以前,灶神被列为五祀之一,也可见其受重视程度,所以雍正帝的改革显然是一项重大的抉择。

综上了解,正宗小年究竟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可以说二者兼而有之,民俗正因为其多姿多彩的魅力才更使人热爱,它们都是正统的年味儿,都是正宗的历史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