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一言不合就让孩子去自首,被众人夸的教育方式

条评论

一言不合就让孩子去自首,被众人夸的教育方式

有一次去做一个教师培训,主要内容是社区社会创新的课程,其中探讨到很重要的一条,叫做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老师们很紧张,因为中国学校规范有一个默认的规则,学的好不好是一回事,安全是绝对不能出错的,所以所有的学校你都会看到封闭管理,大门紧锁。

社会协助做好安全工作当然重要,但是第一条大家都忘了,是家长要教会孩子安全性的重要和基本的应对,所以家长不能推卸责任。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条新闻登上了热搜。

湖北十堰,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趁着上网课的时间偷玩手机游戏,还瞒着父母往游戏里充钱。

得知情况后,爸爸张先生气愤不已,于是带着女儿去了派出所,让孩子自己跟警察投案“自首”。

镜头前,这个女孩啜泣着站在派出所服务台前,和警察蜀黍展开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对话:

“你咋了?发生了什么事?”

“爸爸叫我来自首。因为我偷玩手机游戏,还充了钱。”

“那你爸爸怎么说?”

“他就让我来,进监狱。”

……

事情的最后,民警对小女孩进行了耐心的教育,而孩子也向爸爸承认错误并道歉。

对于这个新闻,网友的态度一边倒,绝大多数都对张先生的教育方式赞不绝口。

然而,这位爸爸的做法,真的值得借鉴吗?

看似圆满的结果,却终究少了点温度

在这件事情当中,警察叔叔的引导很耐心,小女孩的表现很配合很乖巧,结局看起来很圆满。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位爸爸是通过外界的震慑作用来逼迫孩子就范的。

整个过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派出所门口待着,并没有亲自在场。 当女儿犯错时,他选择了将孩子直接拉到警察面前,用监狱和坐牢来吓唬孩子承认错误。

这种方式看似大义灭亲、雷厉风行,但其实弊大于利。

它只强调了结果,急于看到孩子认错,却没有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那个“因”和需要提升的能力和品质。

同样是孩子玩手游乱花钱,徐州一位妈妈的做法就好得多。

当她发现自己十岁的儿子,8天就花掉1.2万元用于手机游戏后,为让儿子“长记性”,于是制定了一张“另类欠条”,要求他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还债”。

欠条里,各种明细和报酬价格一目了然:

洗碗10元、煮饭10元、拖地20元、语文考试90分以上100元……

这位妈妈表示,之所以采用写欠条还债的方式,一是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二是帮他战胜游戏瘾,将精力回到学习和生活中。

不得不说,这样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才更具有温度和“人情味”。

而当家长把教育的责任主体推给社会与他人时,哪怕起到了效果,实际上却是孩子迫于外界压力产生的恐惧,并非发自内心的纠正,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养育最大的失败,是把教育的权利拱手相让

无独有偶,在美国著名社交论坛Reddit上,也曾有网友自爆过类似的经历。

这位网友的女儿正读六年级。每天早上,他都会让孩子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几美元作为午饭钱。

但在最近几周,他注意到钱包里的钱在不断减少。当发现是女儿多拿之后,他第一反应是打电话叫来了警察。

“我希望警察可以给我女儿上一课。”

可事实上,这个女孩并不是故意要偷钱。原来,学校里有个小混混,每天都强迫她给自己买饭。小女孩不敢告诉家人,于是选择了自认为可行的解决措施。

原本只需沟通交流就能够真相大白的事,却在这位网友简单粗暴的处理之下,变得糟糕起来。女儿因此日益害怕小混混改天会报复,也与父亲产生了隔阂,彼此在疏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对于这位网友来说,这种让警察去教育孩子的行为,不仅是把教育孩子的权利和职责交给了他人,而且也完全忽视了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真相,失去了一个了解孩子和反思自己的好机会。

心理学上,有一个“责任分散效应”。拿到育儿方面来说,很多父母并没有肩负起主要责任人的担当。当孩子出现不良言行时,他们总会习惯性地把责任分散给他人。

久而久之,家长的责任感将变得越来越弱。

第69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作品《系统破坏者》,主角本尼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孩,也是一个暴躁而充满攻击性的熊孩子。

由于劣迹斑斑,她被多家机构屡屡拒绝,到最后甚至没有地方愿意收留她。

本尼之所以变成这样,跟她的原生家庭不无关系。她的母亲尽管口口声声爱她,却在女儿屡屡要求想和妈妈一起生活时,一次次拒绝。

在她母亲看来,她只有送去收养机构,才能被管教好。

家长的这种行为,最终酿成了本尼人生的悲剧。

经济学家詹姆斯·海克曼指出:“人是社会性动物,孩子需要通过和父母的相处去建立最初的社会关系,再进一步去认知世界。最初的知识构建方式对人的性格养成和以后的人生走向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养育的最大遗憾,就是把教育孩子的权利拱手让人。

北京海淀法院的一项少年犯家庭教育相关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与家长教养失职密切相关。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少年犯家庭,在教育方面总是有“甩锅”思想。那些父母认为:“我已经把孩子送去学校了,所以老师会替我管好孩子。”

然而,寄希望于别人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正如心理学家塞德兹所说:“人如陶瓷,小时候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期好比粘土,给予何种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父母作用在孩子身上的一点一滴,终将会犹如蝴蝶效应一般,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优质的教育,需要父母亲自参与

那么,当孩子犯了错,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比尔·盖茨曾透露,自己在少年时代性格古怪,沉默叛逆,不喜欢与外界交流。

而他与父母的关系也一度剑拔弩张。12岁那一年,他有一次在餐桌上顶撞了父母。盛怒之下,父亲朝他泼了一杯水。亲子矛盾激化,眼看就要爆发。

这种情况下,是母亲玛丽·盖茨让一切发生了改变。

她选择了从儿子的角度出发,和他共同面对。她还说服全家人一起去做了心理咨询,把儿子的问题当成是一个家庭难题去解决。

在她看来,比尔犯了错,其实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唯有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克服,才能真正帮助他改进与提高。

知乎上,网友“黄牛”曾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他在台湾旅游时,住在一个民宿里。早餐时,同行的一个小男孩想把豆浆端到楼上房间喝,没想到在上楼时打翻,弄得到处都是。

对此,男孩的爸爸立刻带着儿子去服务员那里道歉,然后要来了抹布。小男孩擦楼梯,爸爸洗抹布,父子俩配合着一块儿把楼梯擦得干干净净。

等一切做完以后,那位爸爸耐心向儿子询问了打翻豆浆的原因,并教给他正确的拿杯子方法。

这件事,让“黄牛”感慨万千。他写道:

“带孩子道歉是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要有认错的态度,让孩子打扫是让孩子知道犯错后要尽力弥补,最后是让孩子知道犯错以后要总结教训让以后不犯同样的错。”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让人惊艳的教育方式还有很多。

不久前,江苏宿迁一个7岁男孩将墨水从自家7楼泼下后,其家长的做法也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赏。

妈妈带着男孩到楼下挨家挨户道歉,并把被墨汁染色的衣物拿回家与儿子一起手洗,手都搓红了;还找了专业人士清洗外墙,并让儿子全程观看。

镜头前,小男孩默默地看着大人为此做出的种种努力,小脸通红。正如网友所说:“教科书式的言传身教,再一次证明了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

相信这件事一定会让这个男孩终生难忘,将来再也不会闯祸了。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都不可避免。而真正负责任的家长,总会用更有温度的方式,与孩子直接产生联结、给予纠正。

只有这样,亲子间才能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思想家爱默生说过:“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父母,不仅是一份称呼,更是一份责任,一份耐心。”

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唯有亲自扛起职责,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子女成材。

请记得,在那漫漫养育路上,我们和孩子才是唯一的主角。

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总结:

我们教育孩子,不能急于让孩子认错,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要提升的能力。

对于孩子玩手游乱花钱,可以采用“另类欠条”,要求他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还债”,不要采用治标不治本的外界压力。

不要把教育孩子的权利和指责交给别人,需要了解孩子,陪着孩子成长犯错纠错。

当孩子犯了错,家长要亲自参与,言传身教,用更有温度的方式,与孩子直接产生联结、给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