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当下的北京,核酸检测突然成了“紧俏货”

条评论

当下的北京,核酸检测突然成了“紧俏货”

在当下的北京,核酸检测突然成了“紧俏货”。

6月11日以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已波及市内多区,并引发外省关联病例。为第一时间找到感染者、切断传播,北京不断加大筛查范围,提出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作为鉴别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核酸检测需求在短时间内暴增。北京已经公布了98所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每天最大检测能力达9万人。

即便如此,核酸检测依然供不应求。《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近日,来自政府、团体和个人的核酸检测需求骤然增大,导致多家医院、检测机构预约人数爆满,未来一周内已“一号难求”。

而且,由于单日采样量和检测能力之间尚存在差距,大量待检样本积压,导致核酸检测结果出具时间从24小时内延迟到48小时甚至72小时后。

“主要还是短期内需求大爆发,大家都没有预料到,有些措手不及。”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各家检测机构都在尽全力补充技术人员,调配检测设备,预计未来两周内核酸检测能力将翻倍。

 

检测需求暴增

“6月11日到13日,我们的预约量还不多,但从14日开始明显增加,15日出现了爆发。”安诺优达基因科技CEO李志民说。安诺优达是98所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之一。

6月11日以来,北京市连续新增多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6月18日,确诊病例累计183例。

从6月14日开始,北京对5月30日以来到过新发地市场或与市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而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中、高风险地区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被纳入“应检尽检”的范围。

6月17日下午,北京宣布对包括新发地等涉疫市场、涉疫社区相关人员、中高风险街乡镇常住居民、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公共领域服务人员、已返校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等在内的6类人员统一组织核酸检测。

公开报道显示,自6月13日起,北京市已经对约70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

有核酸检测需求的,不仅仅是政府疫情防控要求的“应检尽检”人员,其他诸如需住院的患者、有出京需求的人员等,都需要接受新冠肺炎筛查。

例如,根据北京市防控政策,从6月16日晚起,确需离京的要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种情况下,不少准备出差、返乡的人也加入了核酸检测队伍。

此外,李志民介绍,目前广大民众已经有了强烈的筛查意识,主动要求筛查的个人数量非常大。而一些为了保障员工健康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餐饮、快递等服务行业也纷纷预约团体筛查,这部分人群数量庞大,进一步导致检测需求暴增。

一周内预约基本满了

“核酸检测7点半开始,我早上6点到现场,前面已经排了几百人了。”6月18日,在北京某医院等待核酸检测的唐先生在社交平台写道。

该医院是北京市卫健委指定的98家新冠核酸检测机构之一。这98家机构,囊括了22家第三方检验机构、56家医院、18家疾控中心,以及海关总署(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和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2家机构。

而不断增加的必检和愿检人员形成的巨大检测潮,正在“冲击”这98家机构。

去医院检测,一般需要电话或网络提前预约。《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114平台尝试预约核酸检测,无一例外,多家医院一周内的号源都没有了。

例如,民航总医院已经排到了6月28日,垂杨柳医院7月24日之前都约不了,北京佑安医院则是6、7月均已约满。

有13家医院在“京医通”公众号上开放了核酸检测预约,除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号源充足、仅允许18岁及以下患者挂号外,其他医院未来一周内均是“约满”或“无号”。

在“京医通”微信公众号上,多家医院未来一周的核酸检测已无法预约

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样趋于饱和。据了解,部分第三方机构同时承接政府的大宗检测订单,不得不对单日个人和团体预约做限流处理。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拨打了多家机构的预约电话,均处于忙线状态或无人接听,而大多机构的网上预约通道也已满员,线下采样点则有名额限制。

例如,北京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设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处采样点,每天仅接待150人,且需现场排队、号满停止。

某家第三方检测机构6月底之前已经满员

在指定的98家机构名单上,还有18家疾控中心,其中一家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疾控中心只接受政府指派的团体检测。”

 

部分样本出现积压

预约难是一方面,不少人更为焦虑的是,好不容易约上、做完核酸检测了,但无法及时拿到报告。

“检测结果迟迟不出,24小时变成3天,3天又变成3-5天。电话永远打不通。”有人在社交平台抱怨北京某机构核酸检测效率低下。

此前,医院和第三方机构大多能在12-24小时内出具报告。但近日,由于检测量激增,检测时效已难以保证,大多机构将报告出具时间延迟到48小时甚至72小时后。

李志民表示,新冠核酸检测从样本核酸提取等实验操作,到下机数据审核、报告生成、审核发送,正常情况下12小时到24小时内能够完成。但现在由于检测样本量激增,整个检测流程的各个环节任务量都随之增加,导致检测周期变长。

据了解,不少医院和机构的实验室已经是24小时连轴转,但依然出现样本积压,也就是说,今天采集的样本,可能要等到明天、后天甚至更晚才能检测。

检测样本积压的情况,在官方通报的数据中也有体现。6月17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张强介绍,目前北京全市日均采样约40万人。

而北京市卫健委此前公布,北京市98所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每天最大检测能力达9万多人。也就是说,日均采样量和检测能力之间,差距超过30万人。

不论是待检人员无法及时做核酸检测,还是已检人员迟迟拿不到报告,都制约了潜在感染者的及时发现和隔离。这对于疫情的精准高效防控,将是一大掣肘。

检测能力两周内有望翻倍

尽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速度,及时消化积压和新增的样本,是当务之急。

政府层面已经在加紧布局。6月17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七十次会议提出,要扩大核酸检测能力和范围,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都应具备检测能力。资料显示,北京现有115家三级医疗机构。

“检测能力短期内大幅提升,主要受制于实验室设备仪器和人员配备,以及试验环节所需的试剂和耗材。”李志民告诉记者。

一方面,设备仪器非常关键,比如生物安全柜,检测样本提取就必须要在安全柜中操作,如果设备不到位,第一步就被卡住了。

另一方面,要配备足够的人员,采样、试验操作、后勤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人力。此外,检测试剂和耗材的及时到位也不可或缺,“作为检验机构,我们已经在尽全力破解这些瓶颈。”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注意到,某知名检测机构人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北京实验室的招聘信息,称“急招相关工作人员,有无专业背景均可,全职兼职均可,要求立即到岗”。

目前的检测效率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李志民认为,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的同时,采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合检测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对于仪器设备的审批、放行,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京离京,还应该给予必要的便利。”上述业内专家认为,尤其是对于进京安装调试设备、建实验室的工程师等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其有序进京离京提供便利、尽量不影响正常工作,不应“一刀切”,这样也能鼓励更多外地的机构和人员迅速驰援北京。

该专家透露,目前各个第三方检验机构,都在加紧扩建实验室、招兵买马、调配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结合几家机构的扩容计划和举措看,未来两周内,北京的核酸检测能力将会翻倍。

他还建议,从长远看,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疫情,各地都应提前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

首先,要强基层,让县级、区级的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而非全部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从而有效对待检人员进行分流。

其次,要做好常用检测物资的储备,包括迅速可搭建的移动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咽拭纸等常用耗材。

最后,加强医学科普教育,培养老百姓自取样的技能,既降低医护人员压力,也能有效避免因人群聚集可能引发的交叉感染。

附:98所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