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是每个医务工作者

条评论

“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是每个医务工作者

2020年2月15日接到医院出征武汉通知的那天本是我提交年休的第一天,同样是医生的先生刚出夜班回家,打算趁着双休把女儿接回家过周末,挂了医院的电话我和他说:“看来这次我要把家托付给你了”——一如当年他医疗援藏时的嘱托。

路上,先生问我要不要顺路看看女儿,我拒绝了,一是出发在即,时间紧迫;二是我真不知道自己见到女儿后会不会舍不得离开。

来到医院集合厅,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领导们、同事们都赶来帮忙打包、装运行李、物资,大家忙碌的身影好似要把整个家都给我们搬去。满头大汗的医务处小伙伴还不忘告知办公室给我留了饭;平日里雷厉风行的龚彪主任也变得“婆婆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还亲自为我打了胸腺肽;树强老师反复叮嘱我:“腰托带好没?不要忘了自己的腰突!”和同仁们依依惜别之后,我们30位“战士”便带着大家的挂念与希冀踏上了征程。

登机前,我给母亲打了电话,自从报名援鄂,我并未告知父母,缘由是父母年迈多病,我又是家中独女,怕他们担心。母亲接到电话,沉默许久,最终回了一句:“你呀,就爱先斩后奏,家里你不用担心,你也是做母亲的人了,不为自己,不为父母,也要为了女儿,出门在外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回来。”电话那头传来了孩子抢电话的嬉闹声,我开始后悔临走没去抱抱她,亲亲她。这时,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然而,疫情不容许我这般儿女情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年入医学院的誓言犹记于心,十七年前的“非典”我们还是刚入医学院的新生,当年看着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无不钦佩震撼,励志要将救死扶伤的精神传承。十七年后,我辈已成为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到了我们披上前辈的战衣奔赴战场的时刻,“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信念。

此次我院出征的8位医生涵盖了呼吸、重症、消化、传染病等不同学科,正好适应了雷神山收治患者高龄、伴随疾病众多的特点,给患者提供多学科联合,中西合璧的诊疗方案。得到治疗的患者均反馈症状明显好转,影像学及检验结果也获得了一定改善。

我还记得第一次进病区查房,穿着严密包裹的防护衣打开病区大门时,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犹如我的脚步一般坚定,确认压力表处于负压状态,我敲开隔离病房的门,就像平日数百次带组查房一样沉着冷静:“您好!医生查房,请问今天感觉怎么样?”离开病房,不忘送上一句:“好好休息,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床位上有个可爱的老太太有天还和我聊起了她的2岁小孙女,她非常想念她。我告诉她:“放心,有我们,您会康复的,很快就会和家人团聚,我的女儿和你孙女一样大,也在等我回家呢。”那天晚上,和家里视频连线,母亲一贯避重就轻,这可能就是中国父母的特点,不擅表达爱意也担心给孩子增添压力。但孩子不会掩饰情绪,哭喊叫着妈妈,问妈妈去哪里啦?我只能安抚她:“孩子,妈妈是医生呀,武汉生病了,妈妈要去给他打针。”孩子正值牙牙学语的时期,考虑了一会竟然懂事地回复:“那就先把妈妈借给武汉吧。”

孩子的童言无忌也解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能更加全心全意投入紧张危险的工作之中,相信待到春暖花开之际,大家定能平安凯旋,繁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