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旅游 >

一年一度的略显神秘的场景,就在故宫

条评论

一年一度的略显神秘的场景,就在故宫

  每年冬至这一天,位于故宫的乾清宫都会有游客前来守候,基本都是为了亲眼目睹一年一度的略显神秘的场景:点亮正大光明匾。

  

  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只要是天气晴朗,阳光自左而右、由西向东将正大光明匾和下面的五条金龙依次点亮,散发出金色的光芒,在略显昏暗的大殿中格外醒目。除此之外,位于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在每年冬至前后,也会出现''金光穿洞''奇观。这些奇观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超高的建筑工艺,同时由于冬至是重要的节气,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或许正因为如此,因此在设计乾清宫和正大光明匾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这一点。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皇帝把自己的居室定名为“乾清”,即是说在他的统治下,天下可得到清平和安宁,《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乾、坤代表着天地,《易经》曰:“乾,天也”,天地相交焉泰。“为紫微正中”,紫微是北诬北极星,在天的正中,极明亮,又有众星环绕。《晋书·天文志》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乾清宫东西两侧的日精门和月华门代表着日、月,左右并列两个永巷,东西列六宫,共为十二宫,是后妃居住之地,它代表着十二个星辰,犹如众星拱卫着它,象征皇权天授。而在乾清宫内,上面挂着匾,上面手书:“正大光明”。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在一次朝会上把这幅匾挂在了乾清宫,其实这是不对的,历史上的正大光明匾是由顺治皇帝亲笔手书,尔后又经过康熙帝一番摹勒刻石,今所悬挂的乃乾隆帝的再次临摹。“正大光明”这四字来自《周易》:“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周易·大壮·彖辞》)“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周易·履·彖辞》)这就是说要使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从而表明他们的统治是正大光明的,可见清朝历代皇帝用心之良苦也。如今在乾清宫悬挂的正大光明匾是乾隆挂上去的,从顺治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不过正大光明匾最让大家熟知的,则是和清朝的一个制度有关,这就是:“秘密立储制度”。

  

  清朝唯一的太子就是康熙所立的二阿哥胤礽,也是清朝唯一的皇太子。到了康熙晚年,太子胤礽被废立两次,最终彻底废黜,引起了著名的“九龙夺嫡”。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分为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禩、十四皇子胤禵,在经过特别错综复杂至今也没说明白的康熙传位遗诏确认后,由当时不被看好的四皇子胤禛上位,而大热门十四皇子胤禵出局,当时的十四皇子胤禵远在西北,手握重兵。当时就有传言康熙传位的是十四皇子,而雍正则把十改为于,属于篡位,这种传言从当时传到了现在,至今也没有定论。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而是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皇帝自己也私备一份,待皇帝驾崩后,由御前大臣取出两份遗诏,当场对照无误后,才能宣布继承人。

  

  等到雍正死后,庄亲王允禄等王公大臣们把两份密诏启开核对吻合后,即由弘历继位,乾隆成了清代在建立秘密建储制度后第一个接位的皇帝。乾隆皇帝对他父亲的这一做法极为赞赏,给予高度评价,说此举“人心翕然”,这是“天下臣民所共知者也” 。可以说从此之后,清朝的皇位传承一直是秘密建储,以正大光明匾背后的为准。

  

  到了道光驾崩后,众人从正大光明匾背后取出的诏书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局面,被公认最有能力的恭亲王奕訢没有继位,而是由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咸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遗诏上面写着两行汉文字是:“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在后一行汉字的旁边,又书了“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的满文,避免有类似修改的企图。正是由于恭亲王出局,导致后来咸丰面对种种局面,也要防止恭亲王的地步。恭亲王公认有能力,如果是他的话,或许后面的种种局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咸丰帝则仅有一子,还未及秘书立储就驾崩,而同治光绪都是无子,导致秘密建储被废弃,直到清朝灭亡,再也没有使用过,不过正大光明匾却一直保存至今,成为乾清宫的文物之一,每年冬至都备受瞩目,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一年一次难得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