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什么病会转化为癌症?一口气告诉你3个常见病

条评论

什么病会转化为癌症?一口气告诉你3个常见病

  一、肠息肉是肠癌的前身,发现就切除

  提起肠息肉,它的出现率仅次于肠道结节,与结节相似,大部分肠息肉患者并不自知。但就这么一个让人“无感”的存在,90%的肠癌都是由它演变而来。

  深圳市中医院肛肠科廖颖婴医师表示,肠息肉在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息肉就会继续生长变成腺瘤,若是发展成恶性腺瘤,并伴有不典型增生,有可能在5——10年左右就会发展成癌。

  当然,并非所有腺瘤都会癌变,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及数目与癌变几率呈正相关。其中,管状腺瘤是最常见的组织类型,多数体积较小,仅有5%的管状腺瘤呈恶性;绒毛腺瘤则是癌变倾向较大的腺瘤,癌变率为40%;绒毛状管状腺瘤恶变率介于前面两者之间。

  发现肠息肉后,一般建议肠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对于数量较少、体积小的,可在肠镜检查时直接切除;对于数量多,体积较大的肠息肉,则住院行肠镜下切除。肠息肉切除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切除只是“治标”并没有改变原本的肠道环境。因此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有无复发迹象。

  二、出现4个症状,警惕肠息肉上门

  提起息肉,人们只是觉得不过就是肠道上长了“肉疙瘩”。一旦你轻视“它”各种肠道疾病接踵而来。那么在前期,肠息肉可能会引起哪些症状呢?

  1、大便带有凹槽

  大便在结肠内形成,由肠道缓慢运送至肛门处,生存光滑如香蕉状般的粪便。若肠道长有息肉,大便在运输过程中,经过息肉发生挤压,排出的大便就会有“凹槽”,表面看着条条沟沟,形状还会变细。

  2、便血

  肠息肉同样会引起大便便血,但与痔疮便血不同的是,痔疮便血是滴血状的,不与大便相融合;而息肉便血则是间断性发生,且大便表面会带有鲜红色血迹。

  3、腹泻

  肠息肉在发展过程中,会打乱肠道原本的内部环境,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反复腹泻的症状。

  4、腹痛

  当肠息肉体积过大,可能会出现肠道堵塞的现象,容易刺激肠道,身体就会感觉到明显的腹部疼痛。

  三、3种常见病也有癌变的可能性,值得警惕

  除了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以下这些常见的“小毛病”若不及时干预,也可能发展成癌前病变。

  1、肝炎

  据《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显示,慢性乙肝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约85%的肝癌患者有携带乙肝病毒感染标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表示,肝癌的发生就是在肝脏在反复损伤、反复修复的过程中产生,但正常肝细胞被逐渐破坏,修复可能就可能产生基因突变。临床上常见肝癌病人经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过程。

  预防肝癌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筛查,建议肝癌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

  2、慢性萎缩性胃炎

  南京中医药大学徐进康主任医师表示萎缩性胃炎多数较稳定,但中重度者若不加任何干预,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一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性增生胃癌

  当然完成这一过程往往需要5-10年,且研究发现异性增生也可逆转,除非是重度异性增生,则癌变率高达42.1%。因此定期随访非常重要,徐进康主任医师建议,对于伴有肠化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应一年左右随访一次,对于重度异性增生者,必要时应进行手术切除。

  3、肺结节

  如今,CT检查广泛使用,肺结节的发现率随之升高。95%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病变,而只有5%左右可能发展成癌。因此对于肺结节患者而言,并不是通通“一刀切”,“定期检查”更重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奇主任表示,具体多久复查一次要根据结节的大小、性质等来定,比如对于小于1cm的结节,通常不需要切除,3个月——6个月复查CT,坚持随访。

  肺癌的发展同样也是较为漫长的过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是肺癌的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如果随访过程中发现结节增大或者形态改变,实性成分增多,有肺癌高危因素者或怀疑早癌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其实,从常见病发展成癌,需要经历5—10年,这期间,只要及时把握修正机会,其实有可能实现阻断癌变的过程。所以说,定期体检非常重要,想要预防到位,这一步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