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

条评论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1》

王阳明说,好好吃饭,是人生的修行。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最大本钱。

而这个本钱 ,不在别处,而在寻常的一粥一饭之间。

喝茶,亦涵盖在内。

历史上,爱喝茶,会喝酒,喜吃肉的苏东坡。

他曾写过一句千古的养生名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健康饮茶,这“清欢”二字,值得好好琢磨。

身边有位朋友,最近刚好提到,喝茶如何不伤胃。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看到这个消息前,手边刚好翻到老苏发明东坡肉的故事,他称赞“黄州好猪肉”,让人看馋了。

于是就用老苏的名句,给朋友回了过去。

心态好一点,喝茶淡一点,别重口味。

同样,喝茶也不能不讲究,存坏带仓味的老茶,发酸变质的茶。

这样质量有问题的茶,喝进去肯定是伤害肠胃的。

不过没等多久,那位老友转发了一段文字过来,内容大致是“新白茶三年不寒凉,寿眉老叶比银针更护胃。”

“你说,这样‘护胃’的喝白茶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这是从哪造出来的谣?太不靠谱了。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2》

喝茶养胃,新白茶三年不寒凉?

真相是,这完全误解了白茶的属性。

从科学的依据看,将食物划分为“温热寒凉”的说法,本身就不严谨。

迄今为止,也没有系统的标准和定义,来解释“寒凉”的说法。

当真要按传统的医学说法,界定白茶的属性。

那么,也不能理解成新白茶性寒,新白茶伤胃。

按茶性的定义上,新白茶清凉。

而存放时间不低于三年的老白茶,性味温和。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从始至终,原料产区生态好,加工精湛,养分充沛的白茶,不存在性寒伤胃的说法。

而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茶叶内部会对人体肠胃造成刺激的,主要和茶多酚有关。

茶多酚,属于单宁的一种,在植物里广泛存在。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里,柿子、石榴、蓝莓、坚果、葡萄酒等,都有可能含有比较多的单宁。

其中,可溶性单宁能够与蛋白质结合,生成难以消耗的沉淀,在肠胃中难以被分解。

从而,当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含有大量单宁的食物时,容易产生胃痛、胃部不适等困扰。

金秋九月里,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是柿子。

秋风起,秋意浓,又是一年柿子成熟时。

甜如蜜,像红灯笼般挂在树梢的柿子,模样虽然诱人,但不宜空腹食用。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尤其是还没彻底熟透,涩感明显的柿子,在大量食用后会加重胃部的消化负担,导致腹痛。

所以,老一辈的人,常会劝诫一句,不要空腹吃柿子。

按理论依据看,当胃里空空时,柿子内部的大量单宁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胃壁接触。

而单宁和胃壁上的蛋白质结合后,自然会让人感觉到胃里难受。

对此于,为了在秋天时吃柿子不伤胃,养生的做法建议是。

第一,吃味道不涩,彻底成熟的柿子。(单宁含量少)

第二,避免空腹大量食用。

同样的,喝茶时为了不伤胃,也可借鉴这样的方式。

避免喝涩味太重的茶,避开空腹大量喝茶,尤其不要喝浓茶。

如此,喝到一杯涩味弱的,茶多酚(单宁)含量少的茶,自然不存在伤胃的风险。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3》

从茶多酚的特征,再来界定新白茶的属性。

如果说“新白茶寒凉”,那是否意味着新茶内部含有的苦涩刺激物质较高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与白茶的加工特点,是相违背的。

众所周知,白茶是六大茶类里唯一不杀青的茶。

传统的白茶加工,基础制茶步骤在于萎凋、干燥等步骤。

因为没有经历高温杀青,茶叶内部的活性酶物质得以较好的保留。

在后期储存的过程中,茶叶内部的茶多酚类等物质,可以被不断的酶促氧化,转化成新的物质。

换言之,新白茶内部的茶多酚含量,并非是一直不变的。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而是随着存茶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将刚加工完成不久的新白茶买到手后,放上一个月,三个月左右再去喝,能尝到的风味又不一样。

整体上,品质出色的新白茶内,“鲜”味贯穿其风味的始终。

清新鲜爽,鲜香醇爽,的新白茶的最大亮点。

尤其是遇上高山茶,日光萎凋白茶时,因茶叶内部保留的养分风味物质充沛,茶氨酸的含量丰富,芳香物质充足。

泡茶饮用时,茶汤内的充裕茶氨酸,不仅为汤水增添清甜爽口的滋味,还能补充人体所需氨基酸,利于人体机能的运转。

同时,高山白茶毫香馥郁,花香凸显,鲜香四溢的表现,更是能有利的调节人体的心境和情绪,对养生保健有益。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更何况,品质好的新白茶内,茶多酚的含量是不突出。

在冲泡后,从茶汤里尝到的涩味并不明显。相反的是,鲜爽滋味更为突出。

比起绿茶,黄茶等,它们既杀青,同时发酵程度轻微(茶多酚转化的含量少),白茶内部含有的茶多酚数量有限。

再加上,伴随着后期不断的存茶转化,新白茶的风味可以越存放,越温和绵柔。

茶香逐渐由新茶的清香鲜香,转成老茶的甘香悠扬。

而茶汤的滋味上,汤感越发醇厚。

可见,要说“不杀青”的白茶,新茶性寒凉,未免太冤枉。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4》

寿眉老叶,会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这样的理解,也不妥当。

从“护胃”这个角度理解,白茶里,不论是白毫银针或是寿眉。

它们在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内部都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不存在谁优谁劣之分。

叶片舒展,茶梗明显的寿眉,比起天之骄子般只取粗壮芽头的白毫银针而言,它们只是风味上有所不同而已。

论营养成分,白毫银针的芽头内,藏着茶树生长孕育积攒的精华养分。

茶氨酸,茶氨酸、果胶质、可溶性糖等养分含量突出。

在白茶圈内,白毫银针可以有名的养分小明星。

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帮助恢复元气等。

不过,其实梗叶粗大的寿眉,并非一无是处。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叶片舒展的寿眉,尤其是秋茶季里产出来的秋寿眉,相较于其他白茶而言,茶叶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相对要略少一些。

在冲泡时,哪怕是出汤的速度稍慢,也不容易将茶汤泡苦泡涩。

基于这点,对于入门的新茶友而言,村姑陈觉得,选择秋寿眉作为入门茶,更适合一些。

不过,这并非说明,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在产区相同,工艺相近的前提下,优质的白茶内部,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属于正常范围,不会带来明显的苦涩感。

此外,茶多酚虽然味涩,带刺激性,但并非意味着它是洪水猛兽。

客观来看,它有一定消炎抗菌,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所以,茶叶内部出现适量的茶多酚,既不会带来伤胃刺激,反而对健康更有好处!

泡茶喝茶时,不将茶汤滋味泡浓,不空腹过量喝茶,在养成健康喝茶的前提下。

不论是白毫银针,还是寿眉,都是极温和的状态。

能默默的为我们提供诸多有益的成分,利于人体机能的协调运转。

喝茶“保胃战”,白茶三年后才不寒凉,老寿眉比白毫银针更护胃?

《5》

新白茶,不寒凉。

相反,品质上好的,养分含量丰沛,茶多酚含量适中的新茶。

个中风味,堪比谦谦君子风。

温和,不刺激,不伤胃。

不杀青的白茶,伴随着存茶时间的推延。

它的香气滋味变化,好比是一幅精彩的卷轴般,徐徐拉开。

新茶,清新,新香,清凉,沁润。

老茶,甘香,绵柔,醇厚,饱满。

白毫银针,毫香浓郁,鲜醇爽口。

寿眉,有香有色,性价比高。

健康喝茶,养生饮茶,为了喝茶不伤胃。

选对喝茶的法子,温茶淡饮更养人!